专栏名称: 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它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 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读书杂志

《读书》新刊|李均洋:和刻本里话诗语

读书杂志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8-08 1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日本江户时代对汉籍的大量翻刻,特别是以《唐诗解颐》和《诗语解》为例,说明此类和刻本具有“双文本”的文献功能。文章还分析了日本学者对唐诗诗语的理解和释读特色,借助他人之眼重新审视传统诗歌教学。同时,介绍了和刻本里的话诗语文等相关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日本江户时代大量翻刻汉籍,形成和刻本文献。

和刻本不仅限于中国传入日本的汉籍文献,还包括在日本抄写流传下来的汉籍写本文献。从版本形态上看,和刻本既有汉籍的翻刻,也有兼具汉籍和日语训读两个文本的文献。

关键观点2: 《唐诗解颐》和《诗语解》是和刻本的代表性作品。

这两部作品具有“双文本”的文献功能,即除了包含汉籍原文外,还有日语训读(读解翻译)。它们对唐诗的诗语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释读,有助于人们理解唐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观点3: 日本学者对唐诗诗语的理解和释读具有独特之处。

日本学者在诗语的词性辨析、声律特点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对唐诗的诗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这种理解和释读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

关键观点4: 和刻本文献对中小学古诗教学有启示作用。

和刻本文献中的诗语研究和训读方法,对中小学古诗教学有借鉴意义。例如,不能一味套用字书辞书上的解释来理解古诗,要注重诗语的特殊性;古诗要当诗来讲,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古诗今译”的方式;要从诗语到平仄诗律,让学生在诗韵享受中朗读或背诵,探索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小学古诗教学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