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说平台
“学说”平台(www.51xueshuo.com)是清华大学孵化的专业知识传播平台,平台利用学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术直播、音视频分享和个性化推送,推动经济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普惠,促进中国科技创新传播与最佳商业实践分享。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学说平台

NBER最新研究:DDL是第一生产力?

学说平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07-14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美国专利商标局在2011年实施的绩效评估改革,该改革旨在通过连续激励机制替代传统的配额截止日期系统,以影响专利审查行为和结果。研究发现,改革显著减少了审查员在截止日期前的“应急性拒绝”行为,均衡了工作分配,并缩短了专利审查的平均等待时间,同时并未影响审查的准确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背景介绍

文章介绍了代理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即委托人在执行任务时应给予代理人多少自由裁量权。给予代理人自由裁量权可能有助于利用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的某些信息优势,然而这可能会允许代理人的行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

关键观点2: 研究问题

本文探讨的是有截至日期的任务分配系统和有持续激励机制的绩效评估系统之间的权衡,特别是在任务完成的及时性这一维度上。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对美国专利审查制度进行说明,利用专利申请数据、审查员晋升数据和三方同族专利数据库等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观点4: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连续激励机制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审查员在配额周期最后一天完成工作的现象,均衡了工作分配,缩短了专利审查的平均等待时间,同时并未影响审查的准确性。

关键观点5: 结论

文章得出结论,连续激励机制提高了专利审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