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重点聚焦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背景、途径和关键细节,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运用利率衍生品开展套期业务的经验。首先,强调了随着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占比提升,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趋增长。然后,介绍了运用利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会计准则要求,以及商业银行运用衍生品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业务框架。接着,详细阐述了运用利率衍生品开展套期业务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实践流程,包括套期业务的总体框架设计、运用利率衍生品进行套期的具体流程。最后,提出了使用利率衍生品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有关建议,包括明确套保需求、关注择时管理和基差风险管理、关注交易安排和长期限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精细化管理必要性上升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备受关注。长期限债券供给持续放大,银行账簿久期被动拉长。同时,商业银行承担着多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在银行传统业务净息差逐步下滑的背景下,银行经营对金融市场业务的依赖度上升。因此,商业银行适时适当运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观点2: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成熟为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条件
近年来,随着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有了更充分的手段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国内利率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不管从成交量还是品种丰富度都有显著提升。浙商银行已经形成了对主要利率互换品种、标准债券远期和标准利率互换的全曲线持续双边报价,并积累了多品种衍生品管理的经验。
关键观点3: 运用利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会计准则要求
被套期对象通常为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套期工具可以是FVTPL计量的衍生工具或者FVTPL计量的非衍生金融负债。对于债券组合的公允价值套期,可以使用利率互换、国债期货、债券远期、利率远期、利率期权等衍生工具。在会计原理方面,公允价值套期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套期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实现平滑账户公允价值波动的目的。
关键观点4: 商业银行运用衍生品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业务框架
在实践中,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套期业务进行一系列的框架和流程设计。包括总体框架设计、具体业务层面、套期业务的总体框架层面等。总体框架层面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策略及目标、套期业务相关管理办法、套期会计核算规则等。具体业务层面包括识别被套期的债券和利率衍生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套期有效性测试、执行交易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