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字节跳动的技术实践分享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基于 UI-TARS 的 Computer Use 实现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 公众号  · 架构  · 2025-07-05 10:00
    

主要观点总结

基于UI-TARS多模态视觉模型的Computer Use系统,通过结合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构建下一代跨平台的自主感知GUI Agent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Computer Use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发展历程、与其他技术的区别,以及UI-TARS和MCP的相关细节。涵盖内容全面,但需注意数据清洗和模型训练的难点,以及精准度和延迟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Computer Use系统介绍

基于UI-TARS多模态视觉模型的Computer Use系统,能够模拟人类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实现真正的原生端到端自动化。通过接受任务指令,列出行动计划,并根据实时的屏幕变化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计划和操作。

关键观点2: Computer Use的应用场景

Computer Use可用于多种场景,如定时任务、功能验证、界面探索等。长远来看,随着AI技术的发展,Computer Use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关键观点3: UI-TARS和MCP的细节

UI-TARS是一个视觉模型,用于理解屏幕内容和用户指令,根据用户指令和截图生成操作指令。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是一种开放协议,规范了应用程序如何为LLMs(大型语言模型)提供上下文。Computer Use系统通过这两个技术实现了跨平台的自主感知功能。

关键观点4: Computer Use与其他技术的区别

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相比,Computer Use在接受任务指令后列出行动计划,并根据实时的屏幕变化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计划和操作。此外,Computer Use还可以对未知的界面进行主动探索和试错。

关键观点5: Computer Use面临的挑战

精准度和延迟是Computer Use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还需要解决数据清洗和模型训练的问题。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