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回归荒野

四川千只猕猴非法猎捕案的背后,是野保法实践中的缺漏与困境

回归荒野  · 公众号  ·  · 2025-01-08 11:3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野生动物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四川猕猴案引发广泛关注,犯罪团伙非法捕猎、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暴露出监管部门在发证及后续监管的严重漏洞。文章还从法律法规角度分析了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深度等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四川猕猴案引发关注

一些受利益驱使的人非法捕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涉及数量达1104只,涉案价值高达1.36亿元。

关键观点2: 监管部门的漏洞

审核养殖企业资质时未能充分核实关键要素,后续监管对动物来源、养殖和销售去向把关不严,导致非法行为得以存在。

关键观点3: 非法捕获猕猴的恶劣手段

犯罪团伙将非法捕获的野生猕猴与合法驯养繁殖的猕猴混合,通过伪造证件等手段为其洗白身份,使其混入合法交易市场高价出售。

关键观点4: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的不足

虽然立法本意是保护野生动物,但在具体细则上,对野生动物利用行为的规范不够严谨,监管带来挑战。此外,分类分级标准过于侧重于珍贵、濒危程度,忽视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等因素。

关键观点5: 解决方案和建议

应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立法宗旨,细化各个环节的法律规定,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深度,建立先进的监管信息平台,强化多部门协作配合,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