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史学史研究》是国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刊物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承办。本号是《史学史研究》的官方公众号,定期推送期刊目录、摘要、文章内容及国内外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动态等。欢迎关注!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2009.3丨刘凤强:《〈清儒学案〉编纂考》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 公众号  ·  · 2024-06-03 12:16
    

主要观点总结

《清儒学案》是徐世昌主持编纂的清代学术史著作,共208卷,对清代学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由于多种原因,该书问世后未受到足够重视,其编纂过程也不为人所知。本文依据编纂者的信函,对《清儒学案》的编纂人员组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证,以求对这部著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清儒学案》的内容与重要性

《清儒学案》是徐世昌主持编纂的清代学术史著作,共208卷,对清代学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对研究清代学术史极具参考价值。

关键观点2: 编纂过程与人员组成

编纂过程长达十年,涉及主编、总纂、帮总纂、纂修、总务、校勘、督促刻书、提调、抄手与刻工等多个职位。徐世昌、夏孙桐、金兆蕃、王式通等人均有重要贡献,而张尔田因不合群退出。

关键观点3: 编纂过程中的矛盾与纷争

编纂过程中存在学案排列次序、参考文献标注法、博与精、史料采择以及张尔田引发的矛盾等问题,影响了编纂进度和作品质量。

关键观点4: 成书过程与影响

《清儒学案》的成书过程受到徐世昌急于求成的影响,留下了不少瑕疵。尽管该书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但近年来已开始被重新认识和利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