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台风“竹节草”登陆浙江,如何精准预测台风路径成为关键。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李培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利用海洋无人航行器“信天翁”成功穿越台风眼获取一手资料,为我国海洋气象监测领域迈出历史性一步。该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台风“竹节草”登陆浙江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正式“复活”,登陆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
关键观点2: 无人航行器穿越台风眼
“信天翁”无人航行器成功穿越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和第6号台风“韦帕”的台风眼,获取了台风运动时的完整气象和海浪数据。
关键观点3: 海洋无人航行器的意义
海洋无人航行器能够获取台风眼内的关键数据,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台风内部结构、形成机制及演变规律,提升台风预报的准确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观点4: 研究团队的挑战与坚持
李培良教授和研究团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高昂的船体模具制作费、极端环境下的生存问题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团队终于让“信天翁”初具成型,并进行了长达3年的拉练。
关键观点5: 未来的展望与计划
预计今年底,“信天翁”将从全球海况最恶劣的海域之一——西风带出发,开启环球旅行,迎接更多极端海气环境的挑战。团队还将迭代制造材料,让“信天翁”可潜入海底1000米工作,填补全球海洋气象环境监测的数据空白。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