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过程的科学问题,特别是初始碰撞时间和拉萨地块南部冈底斯巨厚地壳的形成时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马绪宣副研究员与其合作团队在藏南冈底斯地区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并围绕冈底斯中段尼木岩浆岩杂岩体、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过程、冈底斯弧岩浆幕式作用与地壳加厚等方面展开了详细阐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印度-亚洲陆陆碰撞过程的科学问题
初始碰撞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对青藏高原形成前夕的理解造成了困扰。拉萨地块南部冈底斯巨厚地壳的形成时间也是研究的焦点。
关键观点2: 冈底斯中段尼木岩浆岩杂岩体的研究
侵位时代为50-47 Ma,岩性组合为典型的钙碱性组合,形成在俯冲岛弧背景。变质岩中发生的变质作用及淡色花岗质岩席或岩墙群的结晶时代也与印度-亚洲碰撞有关。
关键观点3: 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过程
岩浆混合在曲水岩基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历了至少两期岩浆混合过程,形成了中性岩浆混合层和小的岩浆包。
关键观点4: 冈底斯弧岩浆幕式作用与地壳加厚
冈底斯弧经历了两期显著的岩浆峰期作用,与地壳增厚具有重要联系。通过与北美内华达岩基、南美安第斯岛弧的对比,总结了弧岩浆注入对地壳增厚的普遍规律。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