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对比了过程式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领域驱动设计的差异,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文章以业务软件编写为例,详细阐述了不同设计方式在处理CRUD操作时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领域驱动设计中的聚合概念。文章认为,对于U操作而言,如果通过建模得到的类遵循了“信息专家模式”,就能够让大量的业务逻辑集中到领域模型对象中,降低业务的复杂度,增加代码的可读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过程式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的比较
过程式设计注重数据结构+算法,面向对象设计则强调数据与行为的封装。在业务软件编写中,面向对象设计往往退而求其次,选择把数据建模与过程式设计结合起来,但实际上应该通过领域建模来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
关键观点2: 领域驱动设计的优势
领域驱动设计通过引入聚合概念解决了面向对象设计对对象边界的不确定性问题。聚合规定了CRUD操作的边界,使得领域模型能够更好地应对业务复杂性。
关键观点3: C、R和D操作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挑战
在领域驱动设计中,C(创建)、R(读取)和D(删除)操作存在与聚合边界的契合问题。虽然DDD通过聚合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这些操作上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关键观点4: U操作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优势
对于U操作(更新)而言,如果通过建模得到的类遵循了“信息专家模式”,就能够让大量的业务逻辑集中到领域模型对象中,增加代码的可读性,降低领域专家与开发团队的沟通难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