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语文建设杂志
提供语文教育前沿理论,讨论语文教育热点话题,探索语文教学关键问题和有效经验,探讨教学评价改革及考试改革,提供语文教学相关专业知识服务,推送《语文建设》杂志的优质内容。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语文建设杂志

悦读|最难消遣是黄昏——由《宿建德江》谈日暮意象

语文建设杂志  · 公众号  · 文学  · 2024-08-16 16:3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新愁”含义,分析了诗中的日暮意象所蕴含的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慨叹。文章介绍了孟浩然的背景及诗歌的创作环境,阐述了日暮为何会引起新添的愁思,以及这份愁思所代表的文化母题和历史传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宿建德江》中的日暮意象引发人生苦短的感慨。

匡双林认为,《宿建德江 并非只是表达羁旅之愁,更在于通过日暮意象引发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感叹。这种愁思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母题,深刻影响了历代文人。

关键观点2: 孟浩然的‘新愁’源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悲叹,这种愁思源于对生命流逝的敏感和体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体验。

关键观点3: 日暮意象在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

日暮不仅象征着时间的结束和死亡的临近,还代表着天地之间的苍茫和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关键观点4: 历史文人骚客对生命短暂的体悟。

从《离骚》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操的诗,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传承有序。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同样体现了这一文化母题。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