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合成生物学视域下有机体的两种隐喻:机器隐喻和自主系统隐喻。这两种隐喻在生物学和哲学领域长期存在,并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有所体现。文章首先概述了有机体概念的历史和两种隐喻的来源,然后分析了两种隐喻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和认知作用,并讨论了其引发的伦理争议。文章还探讨了隐喻在合成生物学中的本体隐喻/认识论隐喻的混淆问题,并强调了在使用隐喻时应该谨慎,同时提出了一种认识论隐喻的立场。最后,文章介绍了通讯作者及团队和往期推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两种隐喻的来源和定义
有机体的隐喻分为两类:机器隐喻,将有机体的部件与组织方式类比为机器的运作;自主系统隐喻,将有机体类比为具有目的性和独特属性的复杂系统。
关键观点2: 隐喻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两种隐喻在合成生物学中均有体现,如机器隐喻用于描述合成生物学中的工程化操作,自主系统隐喻则用于理解蛋白质、细胞间以及生命系统中的动态变化。
关键观点3: 隐喻的认知作用争议
隐喻在合成生物学中作为认知工具时,面临理论假说、启发式工具、修辞工具的作用上的争议,特别是本体隐喻和认识论隐喻的混淆问题。
关键观点4: 隐喻引发的伦理争议
隐喻的使用带来了对有机体道德地位、内在价值的削弱,以及对合成有机体内在价值、道德地位的不当判断等伦理争议。
关键观点5: 认识论隐喻的立场
文章强调应谨慎使用隐喻,并提出了一种认识论隐喻的立场,即隐喻应作为一种认识论的工具,用于启发和指引新的研究思路,而非作为本体隐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