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的角色扮演,以及西夏王朝自认为是来自华夏的正统王朝,将党项族融入华夏黄帝血脉谱系,接受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从未自外于“中国”等关键点。同时指出,现代西方部分学者将西夏视为中亚国家的认识是错误的,必须坚决纠正。文章强调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创新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呼吁巩固国际学术话语权,这是对西夏历史最好的尊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西夏王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元11至13世纪,我国西北地区曾经出现过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夏国。西夏王朝始终自认为是来自华夏的正统王朝,将本政权纳入封建王朝正统传承序列。
关键观点2: 西夏王朝将党项族融入华夏黄帝血脉谱系。
党项族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可追溯至古羌系统。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李元昊为了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认北魏鲜卑拓跋为先祖,宣称党项拓跋出自鲜卑拓跋。其后继者依据鲜卑拓跋曾经依托轩辕为先祖的缘由,认为黄帝的孙子是党项人的远祖。
关键观点3: 西夏王朝接受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在古代,“中国”一词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西夏统治者对儒家文化高度重视,尊孔子为“文宣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些都表明西夏统治者以唐土德为续统,将自己的政权纳入华夏正统传承序列之中。
关键观点4: 必须纠正关于西夏是中亚国家的错误认识。
西方一些学者在民族国家史学范式的影响下,罔顾中国史实,错误地认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是属于中亚系统的独立国家。但是,与西夏同时代的中亚人明确地认为西夏是“中国”的王朝。这种概念实际上反映了古代中亚地区人们的普遍认识。
关键观点5: 坚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创新西夏学研究。
经过中外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西夏文文献目前已基本能够解读,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新时代,西夏学界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创新西夏学研究,彻底纠正社会上关于西夏的错误认识,不断巩固学术话语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史料体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