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规定对《国家秘密定密管理规定》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总则、定密依据、定密权限、定密责任人、国家秘密确定、国家秘密解除、定密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等部分。规定旨在加强国家秘密定密管理,规范定密行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其中,强调了定密应坚持最小化、精准化原则,定密责任人应熟悉涉密业务工作,定密工作应接受指导和监督。同时,规定了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和使用,以及定密授权、定密权限和定密责任人的确定和变更。此外,还明确了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程序,以及定密监督、法律责任和规定的施行时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规定的修订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此规定,旨在加强国家秘密定密管理,规范定密行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关键观点2: 定密原则
定密应坚持最小化、精准化原则,定密工作应做到权责明确、依据充分、程序规范、及时准确。
关键观点3: 定密责任人的职责
定密责任人应熟悉涉密业务工作,定密工作应接受指导和监督,定密责任人应当负责定密工作的总责,并根据需要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关键观点4: 保密事项范围
保密事项范围是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依据,应当遵循必要、合理原则,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
关键观点5: 定密授权和定密权限
授权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或者机关、单位申请作出定密授权,定密授权不得超出授权机关的定密权限,被授权机关、单位不得再行授权。
关键观点6: 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
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同时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和保密期限的准确。
关键观点7: 定密监督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定密以及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定密授权等定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关键观点8: 法律责任
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批评教育或处分,机关、单位未依法履行定密管理职责将受到通报批评或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