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古典文献学微刊

新书 | 《刘益春藏清至民国对相杂字文献百种》出版

古典文献学微刊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25-03-27 22: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刘益春藏清至民国对相杂字文献百种》一书的内容,包括出版社、出版时间、内容简介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作者刘益春对于木刻艺术的看法和收藏历程,以及关于“对相杂字”的一些解释和研究现状。此外,还提到了大量近期出版的杂字集刊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书籍介绍

《刘益春藏清至民国对相杂字文献百种》是刘益春教授所藏的清至民国时期《对相杂字》文献的集结,分为8册出版。这本书对于认识明清以来的地方性名物、方言性名物、专业性名物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出版印刷史、名物演变史、版画艺术史等社会文化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关键观点2: 作者经历与收藏历程

作者刘益春对于木刻艺术由初时的粗浅认识到后来的逐渐改变看法并热爱,其收藏历程也是出于课题需要开始,逐渐深入研究和收藏大量木刻古籍、石印古籍等。他收藏带图的古籍的行为受到了郑振铎、鲁迅等前辈的影响。目前他已经收藏了一百多种《对相杂字》的不同版本,这是为了长期研究传统木刻美学和版画创作中的传统美学延伸。

关键观点3: 对相杂字简介

对相杂字是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时期的农家子弟启蒙读物,也是近代知识分子、画家、名人的启蒙读物。它用形象化的图形与文字对照,一图一文左右并置,内容分类编纂切合日用,文字浅显易懂。鲁迅对其美学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键观点4: 近期大量杂字集刊的出版和研究现状

近年来,大量杂字得到整理出版,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集刊》《清至民国徽州杂字文獻集刊》《清至民國山西雜字文獻集刊》等。同时,关于杂字的研究也获得了国家级别项目的立项支持,如戴元枝教授的《明清徽州杂字的整理与研究》等。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杭间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分类知识依然重要,而《对相杂字》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其直观性便于记忆。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