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南京编制的《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正式印发。规划目标为至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链接全球、辐射全国。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体系,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转运中心、辐射中心和创新融合中心。规划内容包括强化国际枢纽功能、拓展枢纽战略腹地等,并明确了具体建设内容和目标,如航空连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南京将启动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并适时启用马鞍机场民用功能,成为全国第四个真正‘双机场’城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规划背景和目标
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需求,决定了其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必要性。《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目标是至2035年全面建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关键观点2: 具体规划内容
规划包括建成双循环战略支点、转运中心、辐射中心和创新融合中心。强化国际枢纽功能、拓展枢纽战略腹地、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综合效率高、系统流程优、物流成本低为导向。
关键观点3: 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规划预期至2035年,航空连通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等达到预定目标。多式联运换装时间不超过1小时,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建成‘空地一体’出行网络,枢纽全流程智慧化应用水平达100%。
关键观点4: 南京双机场建设
南京将启动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并适时启用马鞍机场民用功能。南京将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真正‘双机场’城市。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