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A股结构化行情下,公募产品采用“押注式”投资的现状及其影响。部分主动权益基金采取赛道式投资打法,以博取锐度、吸引资金,但可能给持有人带来伤害。随着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强化,此类产品可能会通过细化业绩比较基准,为投资者提供更明确的投资预期。文章还指出了这种投资方式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募产品采用“押注式”投资打法
在A股结构化行情的持续催化下,部分公募产品采用“押注式”投资,集中在单一细分板块,重仓股的持股集中度远高于相近主题的指数产品。
关键观点2: “翻倍基”的产生与风险
部分公募产品通过瞄准创新药赛道或黄金股等,实现基金单位净值翻倍。但此类产品的基金合同以及业绩比较基准无明确指向,一旦投资转向,可能给持有人带来伤害。
关键观点3: 赛道打法有成功也有失利
“押注式”赛道打法有成功案例,如创新药、黄金股,也有失利案例,如地产股和白酒股。部分中小公募机构为了盘活基金会选择热门赛道,但存在风险。
关键观点4: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提出,公募行业将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这将要求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具备前瞻能力,并可能对持仓相比业绩比较基准更加聚焦细分赛道的基金管理人提出更高要求。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