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地理蹊

“年三十”连续5年“缺席”

地理蹊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12-09 19:4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解释了关于未来5年都没有年三十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的原因。文章介绍了农历的计算方式以及朔望月的概念,解释了为何有时会有年三十,有时则没有。同时指出,即使没有年三十,岁末的团圆之意仍然不变,公众不必过分在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农历的计算方式和朔望月的概念

农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为基础,同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二十四节气)。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约为29.5306天,被称为‘朔望月’。由于一月天数需为整数,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

关键观点2: 年三十的缺席原因和频率

如果腊月碰上农历小月,就没有腊月三十(大年三十)。这种情况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未来26年(到2050年)中有年三十的年份共14次。

关键观点3: 除夕的意义和人们的态度

岁末的最后一个晚上被称作‘除夕’,无论腊月是29天还是30天,都是农历年的末尾,代表团圆之意。即使没有年三十,也不会影响人们过年的心情。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