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对热电联产机组的影响展开,探讨了热电解耦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投资成本回收问题。文章介绍了新能源快速发展下,山东、甘肃等省份煤电机组面临的供热与调峰矛盾,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电灵活性要求提高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热电解耦技术的成熟度和投资成本,以及各省新能源全面入市后机组进行热电解耦的经济性和风险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对热电联产机组的影响
政策实施后,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时面临“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制约了机组调峰能力,影响其容量补偿收入和参与市场的收入。
关键观点2: 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山东、甘肃等省份新能源装机大省出现时段性供大于求,调峰压力增大,要求煤电机组提高灵活性。
关键观点3: 热电解耦技术的重要性
热电解耦技术成为解决调峰和供热矛盾的重要手段,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采暖热电机组在供热期通过热电解耦实现调峰能力。
关键观点4: 热电解耦技术的投资成本及回收
热电解耦技术相对成熟,投资成本根据技术不同有所差异。电厂进行热电解耦的积极性取决于经济性。市场价差是机组进行热电解耦的关键,新能源全面入市后,价差空间有望扩大。
关键观点5: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状况
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较早,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有偿调峰辅助服务实际最高出清价格达到1元/千瓦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通知提出调峰服务价格上限原则上不高于当地平价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价。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