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购买保健食品时需要注意的八个方面,包括查看“身份”、听“话术”、查“场景”、辨“宣传”、比“价格”、用“工具”、留“证据”和记“口诀”。文章提供了详细的购买保健食品时防骗指南和查询、举报方法,并强调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及时求助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查看“身份”:认准蓝帽子标志,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包装左上角必须有蓝帽子标志,登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进行资质真伪查询。
关键观点2: 听“话术”:警惕虚假宣传,避免被夸大或绝对化的承诺所迷惑。
注意避免被宣称治疗疾病、绝对化承诺、情感绑架等话语所迷惑。
关键观点3: 查“场景”:线下活动多暗藏陷阱,免费活动、熟人推荐都可能存在推销风险。
要警惕免费体检、讲座、旅游等活动的后续推销行为,并注意熟人推荐未必可靠。
关键观点4: 辨 “宣传”:线上广告需三步排查,注意查广告资质、数据真实性及跨界营销问题。
正规保健食品广告需标注广告批准文号,警惕数据造假和跨界营销。
关键观点5: 比 “价格”:注意价格虚高可能涉及智商税,套餐/会员需谨慎选择。
高价不一定等于高价值,要警惕价格虚高和非法集资风险。
关键观点6: 用 “工具”:利用官方查询渠道核查产品信息及广告合规性。
可以利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国家广告监测平台和12315热线/平台进行产品信息和广告合规性的查询和举报。
关键观点7: 留 “证据”:保留维权必备的产品包装、交易凭证和宣传材料。
保留完整的产品包装、交易凭证和宣传材料是维权的关键。
关键观点8: 记 “口诀”:牢记防骗顺口溜,提高防范意识。
通过记住防骗顺口溜,如“蓝帽文号先查询,治病神药都是虚”等,提高防范意识。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