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信浙江
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围绕浙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提供最权威、最前沿、最全面的信息服务,搭建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发布平台,创建可思考、可体验、可分享的交流空间。
TodayRss-海外稳定RSS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网信浙江

AI生成内容强制“打标”,内容安全治理迈出关键一步

网信浙江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政策  · 2025-09-04 12:26
    

主要观点总结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强制要求AI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必须标明“数字身份证”。多个平台已出台细化规则,AI内容生态链进入规范化阶段。该政策的核心是双重标识要求,显式标识需让用户一眼可见,隐式标识则在文件元数据中嵌入信息。虽然有助于重塑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但监管仍面临挑战,如恶意用户可能去除标识,内容发布平台或将承担更多责任。任奎教授建议发展隐式标识技术,并强调建立多层次防控体系,包括细化法规、行业自律标准、执法力度和国际合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实施

该办法提出强制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的规范要求,要求AI生成的内容必须亮明“数字身份证”。

关键观点2: 多重平台已针对该办法出台细化规则

包括腾讯、抖音、快手、B站等在内的多个平台已经分别针对《标识办法》出台了细化规则,协助创作者为AI内容添加提示标识,并上线内容标识功能和AI内容元数据标识读写功能。

关键观点3: AI生成内容生态链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随着政策的实施,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在持续增长。

关键观点4: 政策的核心是双重标识要求

显式标识需让用户一眼可见,隐式标识则要求在文件元数据中嵌入信息。这有助于推动AIGC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并提高我国在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关键观点5: 监管仍面临挑战

尽管有双重标识体系,但恶意用户可能去除标识,且内容发布平台或将承担更多责任。技术层面建议发展隐式标识技术,并建立多层次防控体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