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参保人员在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药品时遭遇的“阴阳价”问题,即药店对同一药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受访者表示困惑,认为药店可能通过延迟资金到账来抬高售价。专家表示药店这种行为涉嫌价格欺诈,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可能降低人们缴纳医保的积极性。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如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参保人员在购买药品时遭遇“阴阳价”,即药店对同一药品收取不同价格。
邓女士和张先生的经历表明,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药品时,价格高于现金购买或其他平台价格。药店解释称价格一直不同,但参保人对此表示困惑。
关键观点2: 药店可能通过延迟资金到账来抬高售价。
张先生猜测,若刷医保个人账户买药,资金可能延迟到账,导致药店提高售价。专家表示药店确实存在资金压力,但不应向参保人转嫁成本。
关键观点3: 药店行为涉嫌价格欺诈,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
社会保障法学者王天玉认为药店实行“阴阳价”违反了价格法规定,可能扰乱药品市场秩序,造成医保基金流失。
关键观点4: 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专家建议加强定点零售药店的日常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引入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参保人反映问题。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推进医保即时结算改革,提高结算效率,缓解药店资金压力。
关键观点5: 参保人员需增强维权意识,了解医保政策。
专家提醒参保人应了解医保政策和支付相关知识,避免自身权益受损和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浪费。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