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碱基序列

基因变异致病性 报告原则 (ACGS v1.2版本 2024年)

碱基序列  · 公众号  ·  · 2024-10-08 07:2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组检测的目的、变异命名、报告内容等,并详细阐述了变异致病性分类系统、不同类别变异的报告标准、低外显率变异、亚效变异、风险易感等位基因的报告准则,以及变异数据的存储和重分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基因组检测的目的

识别可解释临床表现的(可能)致病变异,提供基因诊断。

关键观点2: 变异命名

使用规范的变异命名(ISCN或HGVS nomenclature)来描述基因组不平衡。

关键观点3: 报告内容

报告应包含变异的位置、基因相关的疾病和遗传模式、支持变异分类的证据等。

关键观点4: 变异致病性分类

变异分为致病、可能致病、VUS(意义未明的变异)等类别,其报告标准根据临床情况、变异的后验概率、基因-疾病关联性等因素而定。

关键观点5: 低外显率变异和亚效变异的报告

低外显率变异和亚效变异在特定临床背景下进行报告,需要谨慎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

关键观点6: 风险易感等位基因的报告

具有轻微疾病风险增加的明确SNV变异,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可以作为风险等位基因进行报告。

关键观点7: 变异数据的存储和重分类

变异数据和相关信息必须以可重新分类的方式存储,包括支持变异分类的证据。随着新知识的发展,变异可能会被重新分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