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人才网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学人才网实时推送招聘信息(博士人才招聘信息、研究生招聘信息、高校教师招聘、博士后招聘、硕士招聘、留学生招聘、人才引进、教授招聘、优青项目、青年学者)等信息,推动人才发展、促进海内外博士回国就业/创业。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学人才网

高校教师,沦为AI“打假人”

科学人才网  · 公众号  · 教育 科技自媒体  · 2025-04-03 17: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大学生使用AI工具写作业和论文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AI“打假”问题。文章指出,不少大学生期待AI能完美解决作业,但实际情况是AI经常生成与事实不符、无中生有或逻辑不合理的内容,被称为“AI幻觉”。教师群体因此被迫成为AI“打假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比和甄别。文章还介绍了AI为什么会胡说八道,以及应对AI幻觉的三种方式。目前,高校已陆续出台规范AI使用的文件,但仍面临挑战与困难。文章呼吁高校明确AI使用的合法与非法边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并建立AI生成内容的识别系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学生使用AI工具写作业和论文的现象普遍。

许多大学生期待AI能完美解决作业,但实际情况是AI经常生成不符合事实的内容,如给出假的参考文献,甚至可以是虚构的人物联合撰写的论文。

关键观点2: 教师群体成为AI“打假人”。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比和甄别学生作业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这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观点3: AI为什么会胡说八道。

这类现象被称为“AI幻觉”,包括事实性幻觉和忠实性幻觉。大模型存在与生俱来的特点——不可消除的“幻觉”,生成与事实不符、逻辑断裂或脱离上下文的内容。

关键观点4: 应对AI幻觉的三种方式。

包括勾选“联网功能”、使用双AI验证或大模型协作、在提示词上“下功夫”。这些方式有助于降低事实性幻觉率,提高大模型的准确性。

关键观点5: 高校已陆续出台规范AI使用的文件。

但仍面临挑战与困难,需要明确AI使用的合法与非法边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建立AI生成内容的识别系统。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