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评互联网
★☆用互联网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技术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跨境电商鹰熊汇  ·  TikTok Shop ... ·  2 天前  
今天看啥  ›  专栏  ›  环评互联网

违法主体注销了,案件调查都应终止吗?

环评互联网  · 公众号  ·  · 2025-07-28 09: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案件调查终止的条件展开,重点探讨了行政相对人主体灭失,特别是法人或其他组织恶意注销逃避法律责任的情况下的调查处理。文章指出了在不同阶段发现行政相对人已注销登记时,生态环境部门的处理方式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撤销注销登记、行政处罚、中止调查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案件调查终止的相关规定

案件调查终止主要适用于行政相对人主体灭失,导致案件无法继续调查的情况。但存在法人、其他组织恶意注销逃避法律责任的情况,是否仍适用调查终止需具体分析。

关键观点2: 法人或其他组织恶意注销的情况

部分市场主体在行政执法调查阶段利用简易注销登记的便利,通过提供虚假材料、作出虚假承诺等方式恶意注销以逃避法律责任,严重损害执法权威。

关键观点3: 注销登记时间节点的重要性

在案件调查中,若发现涉嫌违法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简易注销登记的,关键在于注销登记的时间节点。若在生态环境部门立案调查前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前就已注销登记的,案件调查可进入终止程序;若在生态环境部门立案调查后注销登记的,生态环境部门不能终止案件调查。

关键观点4: 生态环境部门的应对措施

生态环境部门可通过发函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撤销注销登记,建议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对恶意注销的行为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同时,在调查环节,可通过调查询问通知书、调查询问笔录或责令改正决定书等文书,告知行政相对人本案已处于立案调查状态,以预防当事人简易注销登记后逃避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