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助研空间

佳文严选│GCA:李献华院士团队利用锆石解析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

助研空间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10-10 15:56
    

主要观点总结

李献华院士团队的余艳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形成的新研究成果。通过对锆石的研究,解决了白云鄂博稀土矿床成因的争议,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古生代碳酸岩中的碱性卤水/流体是形成这一世界最大稀土矿床的关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白云鄂博稀土矿床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主要问题在于中元古代碳酸岩与古生代稀土矿化年龄的矛盾,以及成矿流体的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通过对白云鄂博约13.2亿年和4.3亿年的碳酸岩中锆石颗粒进行岩相学、Hf含量及氧同位素研究,解决这一矛盾。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

1. 中元古代锆石的δ¹⁸O值为4.9±0.4‰,记录了原生岩浆值;被古生代流体叠加改造的锆石δ¹⁸O值升高至7.0±0.9‰。2. 古生代锆石的δ¹⁸O值变化较大,与HfO₂含量增加及宿主碳酸岩成分转变相关。3. 证明了古生代碳酸岩熔体中深度分异作用形成了富碱、富铁和富稀土的卤水/流体。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为长期存在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强调了高度分异的碳酸岩体系在巨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