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科院之声

云南出土东亚最早木器 解码古人类生存之道 | 科技前线

中科院之声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7-04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研究发现云南省江川县甘棠箐遗址出土了包括木器、石器在内的多种文化遗存。这些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技术的多样性和东亚古人群独特的生存方式。通过多项研究和交叉测年,确定了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年代以及木器的功能。该发现对旧石器时代的“竹木器假说”具有实证意义,并展现了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独特的资源利用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遗址发现的木器和鹿角“软锤”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发现的同类物品。

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木器和鹿角“软锤”数量达到35件且保存完好,其中包括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等。这些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技术的多样性和东亚古人群独特的生存方式。

关键观点2: 遗址年代和环境条件。

研究团队通过地貌、地层、古植物学和埋藏学的分析,确定了甘棠箐遗址的位置与环境特殊,且通过交叉测年确定了古人类活动的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25万年。此外,遗址在饱水、缺氧、稳定的环境下保存了大量有机质材料。

关键观点3: 木器的功能和制作技术。

研究团队通过材质分析、痕迹分析、残留物分析和实验模拟等专项研究,证实了这些木器主要是用于挖掘植物食材的工具。同时,还成功复原了用石器加工木器并用其挖掘植物根茎的过程。

关键观点4: 石器技术和生存策略。

除了木器,甘棠箐遗址还出土了数量丰富的石制品和小件的鹿角软锤。这些石器技术展现了古人类精细的加工能力和生存策略。古人类不得不在远处寻找石料,利用这些石器来加工木器、肢解猎物。这一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东亚石器技术并非像早先认为的那样明显落后于西方。

关键观点5: 揭示东亚古人群独特的生存方式。

该成果多方面改写了学界对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能力与方式的认识,证实了竹木器在东亚、东南亚古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揭秘了古人类采集经济状态,展现了远古广谱食材的种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