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是标准治疗方案,但存在血管再闭塞风险和部分患者无法获得理想的功能恢复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胡伟教授牵头开展了ASSET-IT研究,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早期加用短效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于N Engl J Med,为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高质量的中国证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是标准方案,但存在一些问题如血管再闭塞风险和患者功能恢复不理想等。
关键观点2: 研究目的
ASSET-IT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早期加用短效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联合国内38家中心共同完成,研究共纳入832例发病4.5 h内接受静脉溶栓但不符合血管内治疗(取栓)指征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关键观点4: 研究结果
替罗非班组患者在90 d时达到mRS评分0~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方面,替罗非班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显著升高。
关键观点5: 研究意义
研究为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高质量的中国证据,为这类临床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干预手段。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