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养老金融如何满足老龄化社会下的多元化需求,提出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重大考验。多位嘉宾在圆桌讨论中围绕养老金融政策、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筹集制度设计、证券公司如何规划养老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如何促进个人养老金的积累以及银行如何改进养老服务金融供给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强调了建立符合长期资金投资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加个人养老金的财税优惠力度、推动养老金体系三支柱之间的对接机制、推动产品端优化并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加大全国社保管理投资人、管理人的遴选频率和力度以及提升养老金产品的吸引力等建议,以完善养老金融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建立符合长期资金投资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考核机制存在短期化倾向和缺少合理的尽职免责容错空间,需建立长期考核机制,促进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2: 增加个人养老金的财税优惠力度
政策端应尽快将试点转为常规,并加大对个人养老金的财税优惠力度,以吸引更多群体参与个人养老。
关键观点3: 推动养老金体系三支柱之间的对接机制
打通养老金三支柱间的循环,推动建立养老金体系三支柱之间的对接机制,以优化资产配置和长期收益。
关键观点4: 推动产品端优化并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
推动产品端不断优化,并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以分散单一地域的投资风险,提升养老金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关键观点5: 加大全国社保管理投资人、管理人的遴选频率和力度
建议建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选聘机制,加大全国社保管理投资人、管理人的遴选频率和力度,以提升养老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