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综述了多篇关于髋关节疾病的文献,包括设计改变对膝关节假体生存率的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组配式与非组配式假体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与传统全膝置换手术的成本效益研究、髋臼周围截骨术30年的随访结果、使用关节型占位器进行二期全膝关节翻修术时髌腱无缩短、年轻成人髋臼周围截骨、髋镜、髋置换的边界、使用皮质类固醇时的年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发生骨坏死的危险因素、髋臼周围截骨术的科学进展、2岁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病率和影像学特点、超声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髋臼软骨厚度的评估、髋关节撞击对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后10年的生存率的影响等。文章还提供了关节置换及保髋门诊的联系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设计改变对膝关节假体生存率的影响
设计改变是否能提高膝关节假体的生存率取决于新设计是否能解决磨损、稳定性和髌股关节问题,但并非所有设计改变都是有益的。
关键观点2: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组配式与非组配式假体的比较
组配式和非组配式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时均显示出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但组配式通常用于较复杂的病例。
关键观点3: 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与传统全膝置换手术的成本效益研究
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在医疗开销和质量调整生命年方面均有优势。
关键观点4: 髋臼周围截骨术30年的随访结果
大部分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患者在30年后仍保持良好的临床结果,但超过7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骨关节炎、疼痛或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关键观点5: 使用关节型占位器进行二期全膝关节翻修术时髌腱无缩短
使用关节型占位器的二期全膝关节翻修术通常不会导致髌腱缩短,可能有助于改善活动范围。
关键观点6: 年轻成人髋臼周围截骨、髋镜、髋置换的边界
髋臼周围截骨术、髋镜和髋置换术在治疗年轻成人髋关节疾病中有各自的适应症和限制。
关键观点7: 使用皮质类固醇时的年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发生骨坏死的危险因素
初始使用皮质类固醇时的年龄与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骨坏死有关。
关键观点8: 髋臼周围截骨术的科学进展
髋臼周围截骨术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进一步的个性化手术规划和技术创新。
关键观点9: 2岁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病率和影像学特点
髋关节发育不良不仅是婴儿的一种疾病,在儿童后期也非常普遍,需通过影像学进行准确诊断。
关键观点10: 超声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髋臼软骨厚度的评估
超声可用于评估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髋臼软骨厚度,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关键观点11: 髋关节撞击对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后10年的生存率的影响
髋关节撞击可能降低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术后的长期生存率。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