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风声OPINION

风声|为何《哪吒》叙事能引发数亿人的共鸣?

风声OPINION  · 公众号  · 内容分发  · 2025-02-18 18: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形象改编的过程,从凶煞、英雄到魔童,再到命定天劫的反抗形象。文章还探讨了电影中的社会叙事,包括原生家庭的牵绊、大众认知的偏见等。最后,文章指出饺子导演通过神话形象刻画了现实境遇,引发观众共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哪吒形象改编的过程

哪吒形象经历了从凶煞、英雄到魔童的演变,最终成为命定天劫的反抗形象。饺子导演将刻板简化的神话形象进行了丰富的社会化改造,消解了父权反抗色彩,将宠溺特权加身的哪吒改编为自我觉醒的命运反抗者。

关键观点2: 电影中的社会叙事

电影通过史诗性神话降维到社会性创作,将神话叙事转换为社会叙事,涉及原生家庭的牵绊、大众认知的偏见、阶层跃升的理想等。观众属性也扩散成潜在的社会群体,老少妇孺都能从中看到自身命运。

关键观点3: 申公豹和龙族的角色塑造

电影中申公豹和龙族的角色塑造也备受关注。申公豹家族的草野出身映照出了职场打工人的命运缩影,而龙族也在天庭成见和社会偏见之下挣扎求生。

关键观点4: 电影的社会影响

电影引发了观众共鸣,让观众看到了自身的影子。饺子导演借用了神话的外壳,刻画的却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境遇。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