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西民事审判
江西高院民事审判工作官方公众号,发布省院民事审判指导意见,司法裁判观点,典型参考案例,调研报告学术文章和最新民事审判政策、资讯。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江西民事审判

科学界定转包、分包、挂靠的用工主体责任

江西民事审判  · 公众号  · 法律  · 2025-08-09 19: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劳动用工实践中存在的非规范用工模式,特别是在建筑工程、物流运输、家政服务等领域中的多层转包、分包、挂靠经营等现象。这些用工模式导致了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失灵,使得劳动者在遭遇欠薪、工伤等权益侵害时面临维权困境。文章还介绍了既往司法裁判对此类问题的处理路径和存在的分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相关解释确立的“承包人的用工主体责任”和“被挂靠单位的用工主体责任”两项重要规则。这些规则的发展降低了劳动者的举证难度,统一了司法裁判尺度,实现了从“合同相对性”向“规定强制性”的跨越,并在劳动权益司法保障层面实现了双重目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劳动用工实践中存在的非规范用工模式导致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失灵。

建筑工程、物流运输、家政服务等领域长期存在多层转包、分包、挂靠经营等非规范用工模式,这些模式虽然促进了市场活力,但主体资格瑕疵导致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失灵。

关键观点2: 既往司法裁判处理类似问题的路径存在分歧。

既往司法裁判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存在分歧,可以归纳为三类路径:严格恪守合同相对性、以事实劳动关系为突破口、采取侵权归责方法。这些分歧可能导致“同案不同判”,不利于劳动者权益保障、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关键观点3: 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承包人的用工主体责任”和“被挂靠单位的用工主体责任”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确立了两项重要规则:承包人的用工主体责任和被挂靠单位的用工主体责任。这些规则的发展独立于劳动关系下的用人单位责任,将“用工主体责任”作为一种独立的、不以合意为前提的公法化责任,统一了司法裁判尺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