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北方地区近期出现的极端高温高湿天气,分析了其背后的气候机制。文章讨论了北方整体气候趋势是否湿润化,以及体感温度和预报气温的区别。同时,也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北方的影响更体现在气候变率的增强,即波动性、极端性在增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北方地区出现极端高温高湿天气,包括漠河连续三天超过35℃、陕西省持续高温等。
中国北方地区近期出现持续高温,多地区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这种既热且潮的“桑拿模式”是今年的偶然还是未来常态引发了关注。
关键观点2: 气候变暖导致北方整体气候趋势分析存在争议。
专家表示,需要将暖和湿分开来看。暖是趋势性的,和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一致;但对于湿,目前来看应该是区域性、阶段性的。”北方降水在近一二十年确实有所增加,但全年的情况并不一定如此。
关键观点3: 体感温度和预报气温存在差异。
专家指出,预报中的气温是在标准气象站测得的,而我们在城市里的实际感受与之不同。体感温度与大气湿度和风速有关系,湿度越大、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高。这种信息差导致人们对天气状况产生误解。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