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TodayRss-海外稳定RSS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苏州大学/隆基绿能合作,最新Nature!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11-11 07:07
    

主要观点总结

柔性太阳能技术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是其中的明星技术。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双缓冲层策略”,成功在超薄硅衬底上实现33.4%的认证效率,解决了柔性叠层电池的机械应力问题。该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双缓冲层结构能兼顾应力缓冲和电荷传输,使得柔性叠层电池在机械韧性、环境耐久性和效率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为下一代可卷曲、可穿戴、可集成光伏系统提供了思路,并有望推广至其他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柔性太阳能技术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是其中的重要技术。但是,机械应力问题是制约柔性叠层电池实用化的关键瓶颈。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

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双缓冲层策略”,成功在超薄硅衬底上实现33.4%的认证效率。该结构通过调控原子层沉积中的SnOx缓冲层的致密与疏松结构,兼顾应力缓冲与电荷传输。

关键观点3: 双缓冲层结构的特点

双缓冲层结构具备应力释放机制和电子优化功能。它能够有效解决C60与SnOx之间的界面问题,通过致密层和疏松层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与柔性的平衡。

关键观点4: 效率与轻量化的突破

研究团队以不同厚度的硅片为基底构建了一系列柔性叠层电池,在硅片厚度降至60μm时,器件轻至4.38g,同时实现高达33.35%的认证效率。这一结构在M6尺寸的电池上也取得了世界纪录性能。

关键观点5: 稳定性测试

采用双缓冲层的柔性叠层电池在极限工况下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经过长期耐久测试,它在光照、冷热循环、湿热环境以及弯曲疲劳条件下都展现出优异的性能保持率。

关键观点6: 研究展望

这一研究成果为下一代可卷曲、可穿戴、可集成光伏系统提供了全新思路,并有望推广至钙钛矿/钙钛矿叠层、CIGS等多种体系,推动超高效柔性太阳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